
A股五大上市險企年報全部披露完畢,中國平安、中國人壽、中國太保、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在2024年合賺3468.82億元,同比增長77.76%。從凈利來看,在如此市場寒冬之下,確實可以值得狂歡一把。
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,“保險不好賣了”的焦慮就始終盤桓在行業的上空,幾百萬代理人一路砥礪前行,道一聲苦盡甘來不為過。
早就有跡可循,一切也都在意料之中。數字不會說謊,但“危”中尋機和居安思“危”,是一組辯證關系。在一片歡呼聲之中,要看到短板和不確定性,也要未雨綢繆。
在困難中加油打氣,在喜悅中“潑潑涼水”,就像面多了加水和水多了加面一樣,都是為了整個保險業行穩致遠,早日踏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和寬車道。
“數”說年報③平安凈利大增背后:誰是基本盤,誰是新引擎,誰仍待扭虧?
“數”說年報⑦探尋中國人壽“千億級”成績單背后的“硬核”
“數”說年報⑧中國太保蓄積主責新動能,加速構建康養生態圈!
“數”說年報⑨中國人保“新帥”首秀:建設“治理現代”、打造“世界一流”
“數”說年報⑩新華保險:23%凈利擬“分紅”!“強大新華”啥模樣?
一則以喜
喜悅自去年四季度就開始溢出,在2月業績預報就已經確認,直到2024年年報出爐,可謂延遲滿足,喜大普奔。
五大上市險企中,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凈利均超1000億元,是五大中的頭部。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的凈利在400億元以上,而新華保險的凈利則停留在200億元量級上,不過增速達到200%以上,稱得上氣勢如虹。
負債端和投資端雙雙發力,收獲了過去四年的最好成績單。投資收益不遑多讓,成為頭號功臣;壽險業務持續回暖,則是解決了后顧之憂。
資本市場的回暖成為業績增長的最大推手。年報顯示,五大上市險企的總投資收益接近8000億元,收益率全都重返5.5%,跑贏GDP增速。就在一年之前,5%的這條投資收益基準線還可望而不可即,低至“破”2。這其中,權益類投資的明顯改善,為投資收益提供了重要支撐。
另一方面,壽險新業務價值也普遍上漲,新華保險的增速再次拔得頭籌,其他四家也都實現兩位數的增長。究其原因,保險產品兩年以來的“降息”以及“報行合一”帶來的“降費”,使得保險產品負債端成本持續下降,利差空間重新打開。
雖然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不復3.5%時代的競爭優勢,但跟基金、理財等產品相比,目前收益率也不落下風,同時還有著媲美存款產品的“確利”優勢,因此保費收入的規模也在持續增長。
有了利潤,分紅的底氣也就更足了。同樣是五大上市險企,分紅總額超過了600億元,同比增長了20%以上。
至少在3月底,保險業有理由揚眉吐氣,為自己在2024年順勢而為、乘勢而上的表現而振奮。
一則以憂
成績講夠,問題也要說透。“喜報”之外,其實暗藏著兩個風險或者不確定性,對于險企2025年的保費收入和投資收益,影響也不可小覷。
我們知道,險企利潤主要來自投資端,而非負債端。去年股市連續有幾波行情,險企果斷抓住機會,“炒股”成功。但如此“高收益”的背后,風險不言而喻,如果股市回調,那么投資收益就將大幅回撤,屆時財報又會變得難看。
資本市場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,A股更是如此,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。當險企繼續提高權益配置的比例,也要賭一把“看天吃飯”的運氣。另一方面,身處低利率時代,并且利率還將進一步下調的預期比較堅挺,使得險企投資的另一大領域債市,也處于回報率不高的境地。而債市利率的下行,也“倒逼”險企更加依賴股市的投資收益,使得股市與險企的關系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
當然,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,而伴隨著中長期資金入市等一系列提振股市政策的出臺,中國股市長期向牛的預期也在慢慢發芽生根,險企加碼股市投資的方向是正確的,但短期內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。
相比投資端的不確定性,負債端的產品更新和保費拓展,則面臨著增長壓力。目前市場最大的變化在于分紅險被選定為險企下一階段的主力產品。從理論上,分紅險降低了利差損風險,以浮動利率的形式適應低利率時代的變化,攻守兼備。但理論畢竟不是現實,理論也要經過投資者教育,才能轉化為用戶的心智。至少目前,市場對于分紅險的積極性并不算太高,今年的“開門紅”不紅,很大程度上也跟分紅險表現不佳有關。
負債端的表現,依然是大大小小險企的壓艙石。如果保費規模不能增長,投資端的表現也不會“倒反天罡”。2025年,又是一個跟2024年完全不同的年份,險企依然在轉型之中,努力完成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長短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