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(記者黃玉玲)21日,水利部舉辦新聞發布會,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介紹了2021-2022年度黃河防凌有關情況。
水利部新聞發布會現場(央廣網記者 黃玉玲 攝)
劉偉平提到,黃河2021年11月22日出現流凌,12月16日開始封河,2022年1月24日最大封河長度達714千米,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寧夏河段,隨著氣溫升高逐步解凍開河,至3月18日全線平穩開河。本年度黃河凌情主要呈現出首凌及首封日期晚、封河長度短、封河流量大、槽蓄水增量小、開河時間早等特點。
劉偉平介紹,水利部高度重視黃河防凌工作。國家防總副總指揮、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流凌、封河、開河等關鍵節點和防御關鍵時期,多次視頻連線內蒙古和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、水利廳,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及基層水文站,會商部署防凌工作。在開河關鍵期,水利部派出指導組赴內蒙古自治區檢查指導防凌工作。
劉偉平表示,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提前召開年度黃河防凌工作會議,編制完善防凌預案。多次派出工作組赴防凌一線,督促落實監測預報、水工程調度、風險隱患排查、涉河涉冰安全監管等工作措施。加密監測,動態掌握天氣、水情、冰情、河情、工情“五情”,強化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“四預”措施,滾動預報凌情發展趨勢,及時發布預警。科學調度龍羊峽、劉家峽、海勃灣、萬家寨等骨干水工程,為平穩封河、開河創造有利條件;及時啟用應急分凌區,減輕防凌壓力。
目前,2021-2022年度黃河凌汛期已經結束,未發生人員傷亡事件和險情災情,實現了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、確保黃河堤防不決口”的目標,防凌工作取得了全面勝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