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育民 王志艷
每天幾乎滿負荷接待,研學游團隊預約已排到了5月下旬。“五一”假期已過,唐山工業旅游熱度不減,連日來,開灤國家礦山公園“井下探秘游”項目人氣火爆。
這個項目所在地原本是開灤唐山礦的一處廢棄礦井,為何成為熱門旅游打卡地?北京游客高琴體驗后說:“穿越廢棄礦井中的巷道,就像穿越時空隧道,百年礦山文化觸手可及。”
唐山因煤而建、因工而興,被譽為“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”,工業文化元素浸潤百年工業重鎮的每一個角落。作為“中國第一佳礦”,開灤唐山礦已歷經147載,隨著時光流轉、產業更迭,許多老房老廠完成歷史使命,成為工業遺存。
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管理中心主任、開灤博物館館長王立新看來,這些并非城市的“包袱”,而是文化“寶藏”,值得認真發掘、傳承。
乘坐罐籠至地下數十米,穿過幽暗的巷道,感受不同歷史時期的采煤工藝……沉浸式井下探秘,讓游客連連稱贊:“這就是‘工業博物館’!”
“工業+文旅”,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找到了工業遺存的“重生密碼”——將工業遺存改造煥新,讓工業文化歷史可感可觸。
除了將廢棄老礦井打造成文旅新項目,開灤集團還將唐山礦老廠房改造為博物館群落,并持續增容擴建、提檔升級,如今已建成礦業文化博覽區、“國保”遺址觀光區、時尚文化休閑區三大板塊,包括開灤博物館主館、井下探秘游等一系列展館和景區,成為當地和周邊地區中小學生研學游的熱門目的地。
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“龍號”機車、中國第一條標準軌鐵路唐胥鐵路、中國第一座機械化采煤礦井開灤唐山礦一號井……游覽開灤國家礦山公園,許多游客找到了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多個“第一”。
“這些‘第一’都是歷史的注腳,背后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。”王立新說,在深度挖掘歷史資源的基礎上,進行前瞻性規劃、系統性建設和創新性展示,才能將故事講給更多人聽。
“井下探秘游”項目東側,藏在紅磚墻建筑中的金達咖啡屋,是游客爭相打卡的點位。
“來一杯花式拿鐵,拉花圖案我自己拍好了!”5月8日,來自天津的游客高虎掏出手機,在拉花師的指點下上傳了圖片。
不一會兒,咖啡新鮮出爐。拉花圖案中,“唐山礦一號井”高聳的井架頗為醒目。高虎趕緊用手機記錄并發到朋友圈:“喝的不是咖啡,是文化。”
將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影像印在時尚飲品之中,這間咖啡屋,既有休閑體驗場所屬性,又具備歷史文化展示功能。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,隨著相聲劇場、礦工食堂等業態植入,工業遺存正以嶄新的“文藝范兒”重現生機。
把遺存變遺產,不讓遺址留遺憾。“對于唐山,工業遺存煥新,帶動了城市有機更新。”唐山市住建局四級調研員張曉剛說,本著既要“留下來”又要“用得好”的原則,唐山市通過城市更新行動,讓遺存“活”起來、文化“火”下去。
針對體現“唐山記憶”的地標性建筑,唐山統籌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,推動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與培仁歷史文化街區、中國(唐山)工業博物館、啟新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點面串聯提升,打造組合式工業旅游產品集群,在延續歷史文脈的同時,提升城市魅力。
從污水橫流的采煤塌陷區到鷗鳥翱翔的“城市綠肺”,唐山南湖景區成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;作為百年前唐山煤炭運輸的重要節點,河頭老街經過改造提升,成為城市文旅新IP;依托現存的百年文物建筑培仁女中和金達故居打造的新時尚街區,培仁歷史文化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……
近年來,唐山市依托豐富的工業遺產、多樣的工業遺址、多彩的工業文化,通過文化產業嵌入、生態環境修復、城市聯動開發等方式,讓工業“銹帶”變身城市“秀場”,推動城市轉型發展,打造工業旅游“金名片”。2024年,由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與唐山南湖景區組成的唐山南湖·開灤旅游景區成功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。